-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在中國人民的集體記憶里,節日是家國文化傳統最為集中的表達方式,蘊含著優秀的民族精神,凝結著豐富的人文情感,見證了鮮活的社會歷史發展進程,體現了民眾的生活智慧與家國情懷。“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
發布時間:2022-06-01 點擊次數:114
-
“世界電信日”源于電報的發明1844年電報正式用于公眾通信為了使電報發揮更大的作用歐洲幾個國家先后成立了“德奧電報聯盟”和“西歐電報聯盟”1865年3月“德奧電報聯盟”和“西歐電報聯盟”合并成“國際電報聯盟”5月17日法國、奧地利、德國、意
發布時間:2022-05-17 點擊次數:110
-
據民俗專家王娟介紹,立夏當天民間有“稱人”的習俗,即稱一下體重,希望夏天過得順利。立秋后體重不減,說明身體健康。說是“立夏”,但或許一些人體感上并不會覺得炎熱,因為全國大部分地區還不是氣候學意義上的夏天。這一天,常常只有福建福州到南嶺一線以
發布時間:2022-05-05 點擊次數:111
-
世界上沒有什么是平凡的,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只要付出了汗水和勞動,那就是可敬的。三百六十行,缺了哪一行都不行~勞動,使人區別于其他動物。人類的發展正因為不斷地勞動才不斷向前。讓我們一起攜手,腳踏實地,去工作,去創造屬于自己的美好
發布時間:2022-04-28 點擊次數:103
-
谷雨節氣后降雨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同時由于天氣轉溫,人們的室外活動增加,北方地區的桃花、杏花等開放。楊絮、柳絮四處飛揚。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谷雨時節的南方地區,"楊花落盡子規啼",柳絮飛
發布時間:2022-04-20 點擊次數:129
-
在今年主題為“我們的地球,我們的健康”的世界衛生日前夕,世界衛生組織空氣質量數據庫的2022年更新首次引入了二氧化氮(NO2)年平均濃度的地面測量結果,二氧化氮是一種常見的城市污染物,也是顆粒物和臭氧的前體。更新還包括測量直徑等于或小于10
發布時間:2022-04-06 點擊次數:109
-
祭掃時,按照“分時段、少去人、不扎堆、快離開”的原則,分區、分級差異化開展清明祭掃活動,降低集聚性疫情感染風險。破除焚燒紙錢、燃放鞭炮、擺放祭品等陳規陋習,提倡用網絡祭掃、鮮花祭祀、踏青遙祭、家庭追思、經典誦讀等精神為主的祭祀,以現代文明的
發布時間:2022-04-01 點擊次數:112
-
2022年3月21日是第15屆“世界睡眠日”,中國的主題為“良好睡眠,健康同行”。充足的睡眠與均衡的飲食、適當的運動,并稱為國際社會公認的三項健康標準。睡眠問題是一種全球性流行病,威脅著世界上高達45%的人口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大多數睡眠障礙
發布時間:2022-03-21 點擊次數:115
-
隨著我國消費者保護運動的快速發展,黨和政府越來越重視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4次會議全票通過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1994年1月1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正式實施,標志著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走向
發布時間:2022-03-15 點擊次數:127
-
紀念國際婦女節的活動后來還證明是俄國革命的前奏。在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期間,彼得格勒女工響應布爾什維克的號召,于3月8日(俄歷2月23日)舉行慶祝國際婦女節的示威游行,要求得到“面包與和平”,參加了有9萬男女工人進行的罷工。后來發展為反對
發布時間:2022-03-07 點擊次數:115
-
元宵節“鬧花燈”的習俗在我國由來已久,始于西漢,已有超過兩千多年的歷史。古人將元宵節當夜稱為元夕之夜,中國人賞燈的興致在元夕之夜達到高潮。今年正月十五這一天,“月伴燈”的范圍廣,在新疆南部、青海、甘肅、京津冀、山東、江西北部、浙江、四川西部
發布時間:2022-02-15 點擊次數:107
-
開工大吉!剪刃廠家祝大家:萬事順意,財源廣進!2022,奮斗,拼搏,我們再出發!
發布時間:2022-02-08 點擊次數:110